直通屏山|福建|时评|大学城|台海|娱乐|体育|国内|国际|专题|网事|福州|现金赌场app下载:|莆田|泉州|漳州|龙岩|宁德|南平|三明
您所在的位置:: 东南网 > 国内 > 正文

做好“就业”这件“天大的事” 夯实民生之本

2021-03-13 11:54:14??来源:经济日报-中国经济网  责任编辑:林瑶

【两会热评】

新闻背景:

3月11日,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后,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记者会。李克强指出,就业对一个国家、对一个家庭可以说都是天大的事。所以今年我们在制定宏观政策的时候,依然坚持就业优先的政策,我们继续推动“六稳”、落实“六保”,还是把就业放在首位。

搞活企业,才能稳定就业

稳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,关系着千家万户,与社会稳定休戚相关。须精准施策,就业优先政策要全面强化,努力稳定现有就业,积极提升新就业,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。市场主体是社会财富的直接创造者,是保就业的载体、保民生的基础。而保市场主体的重点是保企业,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,深入推进简政放权,最大程度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。

对中小微企业来说,“用工难”往往与融资难、产业链配套难等问题相伴而生。统筹考虑减轻企业负担,就要减负、稳岗、扩就业三管齐下。要针对企业反映强烈的痛点堵点问题,持续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在政府权力做“减法”、监管力度做“加法”、优化服务做“乘法”上下功夫。搞活企业,才能稳定就业。

化解灵活就业人士的痛点

灵活就业现象的普遍存在,对于个体来说,显然是利弊共存的。利好的一面,是个体多了一份谋生甚至改变命运的机会。比如快递小哥、外卖骑手等岗位,因为入职门槛低,很多过去没有一技之长的人,也能通过努力获得可靠的收入。而其弊端在于,相对于更稳定的企业岗位,这些岗位在风险保障、养老保障等层面,存在明显的不足。

在养老等更长远的利益保障层面,光靠企业是不现实的。目前灵活就业人士也可以自己缴社保,可是跨省转移接续等方面,存在客观的制度障碍。只有尽快消除这些障碍,才能给劳动者和企业更多选择空间。

目前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已经达到两亿多人,这充分体现了市场的力量。2021年城镇新增劳动力约为1400万人,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新增城镇就业目标是1100万人以上,要争取在实际执行中再多增一些岗位。在发挥好各类市场主体吸纳就业、促进就业作用的同时,政府要在医疗、教育、养老、劳动保护等社会保障方面下更大功夫,引导形成良好机制,同时依法加强监督执法。

期待更多创新举措

解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问题,需要进行制度创新,需要通过实践探索新的破解方案。

事实上,这一努力一直在推进。国家有关部门立足顶层设计,持续深入研究对现行劳动法律法规的法条含义的完善,在大学、科研院所设立专项课题,从国际比较和国内实践提取有益经验,形成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。这些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构建法律保护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。

与此同时,一些地方勇于创新,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。比如,针对社保困境,有的地方通过在老制度中增减新内容,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纳入职工社会保险,暂时解决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社保难题。与此同时,一些地方的司法部门和工会组织也围绕职责定位,创新工作思路,助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护困境的破解。比如,针对劳动关系认定难问题,一些地方的司法部门在认定标准上强化实质要件、弱化形式合规,以判例形式,为部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有效的司法保护。

期待更多地方涌现出更多有效的创新举措,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护蹚出新路,同时助力相关行业的数字化发展。

微言大义:

@好友小高啊:去年的毕业生,今年都还没落实工作。

@从夫_允宇百里:身边不少选择灵活就业的,有创业的,有自由办公的,选择自己的事业方向都挺好,就是社保是个问题。

@比彭于晏还帅的男朋友:不能让劳动者没有保障!

@绿色甜香芋:我也关心社保问题。

@芷宁棕榈:看到“应该给他社保补贴”,有种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孩子终于有人疼爱了的感觉……

经济日报-中国经济网编后语:

就业乃民生之本、发展之基,已连续三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处于“优先级”。充分落实就业优先政策,解决市场主体的痛点、堵点,破解劳动者权益保护困境,让所有就业人口都能够拥有拼搏的机会和舞台,这将最大程度激活劳动力价值,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。

相关阅读:

打印 | 收藏 | 发给好友 【字号
今日热词
更多>>福建今日重点
更多>>国际国内热点
  • 新闻图片
更多>>娱 乐
  • 点击排行
  • 三天
  • 一周
  • 一月
关于我们 | 广告服务 | 网站地图 | 网站公告 |
国新办发函[2001]232号 闽ICP备案号(闽ICP备05022042号)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: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〔2019〕3630-217号
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(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/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)证号: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(闽)字第085号
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(署)网出证(闽)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-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(闽)-经营性-2015-0001
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,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,不得转载、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
职业道德监督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591-87095403(工作日9:00-12:00、15:00-18:00) 举报邮箱:jubao@fjsen.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:0591-8727532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