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幸福花开新边疆】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建设北疆靓丽风景线
2020-08-08 19:31:54??来源:光明网 责任编辑:周冬 |
打赢脱贫攻坚战,是以申博体育: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向人民发出的庄严承诺,呼伦贝尔市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,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,强化责任落实、政策落实、工作落实,在脱贫攻坚的伟大征程上集中资源、力量,精准发力、砥砺前行,走出了一条富有呼伦贝尔特色的脱贫攻坚新路子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2014年的46654户123534人减少到2019年底的205户505人,贫困发生率由14.9%降至0.06%;286个贫困嘎查村全部出列;2018年,阿荣旗、扎兰屯市、新巴尔虎左旗、鄂温克旗4个区贫旗市摘帽退出,2019年,莫力达瓦自治旗、鄂伦春自治旗2国贫县摘帽退出。三少民族贫困人口由2014年的10281人减少到88人,脱贫率达99.1%。 一、完善机制促攻坚 呼伦贝尔市着力构建健全完善的脱贫攻坚工作机制,形成统一指挥、全员参与、行动高效、运行有序的脱贫攻坚工作格局。 责任落实机制。贯彻落实中央统筹、省负总责、市县抓落实的脱贫攻坚工作机制,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扶贫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责任制,构建起党委政府同责,四大班子共管,苏木乡镇包村工作组、帮扶单位、驻村工作队、村两委、包户干部五支队伍攻坚,责任清晰,各负其责,各司其职,合力攻坚的责任体系。 派驻包联机制。确定了21位厅级领导包联旗市区,145个市直单位向苏木乡镇派驻83支脱贫攻坚支队,副科级以上干部包扶5户贫困户。派驻驻村工作队476个,驻村干部1798人,形成了旗市区有自治区脱贫攻坚工作队,苏木乡镇有市派驻工作支队,嘎查村有驻村工作队的联动机制。 动态管理机制。将贫困人口精准识别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重中之重,建立贫困人口动态管理常态化机制,做到“随时识别、及时帮扶,集中录入、动态进出,不落一户、不漏一人”。 社会扶贫机制。积极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,通过广泛调动帮扶单位、扶贫协会、扶贫基金会、民营企业等各方力量,形成政府力量和社会力量有机结合的工作机制,从根本上增强贫困地区建设发展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。 深入开展京蒙扶贫协作。北京市区两级和社会各界向呼伦贝尔市投入资金18960万元,实施项目179个。其中财政援助资金16672万元,实施项目129个;社会资金2288万元,实施项目50个,项目涵盖产业扶贫、健康扶贫、教育扶贫、劳务协作及人才交流培训等多个领域。 政策支持机制。围绕《呼伦贝尔市委 市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意见》《中共呼伦贝尔市委员会 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》,制定出台了产业扶贫、就业扶贫、金融扶贫、教育扶贫、保障兜底、健康扶贫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文件,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政策指导和制度保障,形成了政策组合拳。 二、精准施策抓落实 呼伦贝尔市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,聚焦解决“两不愁三保障”和饮水安全突出问题,加快推进各项政策落地见效。 突出产业富民增收。因地制宜,对症下药,大力实施产业扶贫,实现了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扶贫产业项目全覆盖。市本级投入财政资金,引导旗市区建立“产业扶贫基金”,市级筹建农牧业产业扶贫基金,多元筹资、滚动使用,常态化扶持。重点围绕乳、肉、草、药、菌、蔬、果、林、禽、粮等扶贫产业及加工业,带动贫困村形成一村一品、一村多业主导产业。重点扶持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、农牧民合作社、专业大户、家庭农牧场等新型经营主体,与贫困户建立稳定的契约关系和利益联结机制,着力为贫困群众打造稳定增收的产业基地。 易地搬迁安居乐业。坚持“哪儿有产业往哪儿搬、哪儿能就业往哪儿迁”的原则,坚守“面积不超、负债不超”两个底线,通过民俗风情旅游、进城进镇创业、发展设施农牧业等方式发展后续增收产业,实现迁得出、稳得住、能致富。2016-2018年共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2347户,“十三五”搬迁任务已全部完成。教育扶贫阻断传递。建立“贫困生救助基金”,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开展多种形式救助,确保贫困生求学得到有效保障,因贫失学问题全部解决。 保障兜底应保尽保。统筹落实低保、医保、养老保险、特困人员救助供养、临时救助等综合社会保障政策,对符合贫困和低保两项条件的做到应扶尽扶、应保尽保。市级投入财政扶贫资金,引导旗市区建立“大病保障基金”,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,实现贫困人口参保全覆盖,建立了“基本医保、大病保险、医疗救助”三重保障长效机制,三项制度政策范围内平均报销比例达到90%。全市常住建档立卡贫困慢性病患者签约服务26339人,实现 “应签尽签”。 三、创新思路强保障 呼伦贝尔市深刻认识到,打赢脱贫攻坚战,核心在党,关键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。在脱贫攻坚战进入到啃硬骨头、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,必须强化保障措施,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的基础。 强化组织力量保障。抓党建促脱贫攻坚,完善抓党建促脱贫“五个一”(发挥一个核心作用、筑牢一座坚强堡垒、打造一支先锋队伍、完善一套工作机制、培育一批发展项目)工作机制,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,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脱贫攻坚的工作优势,促进脱贫攻坚战向纵深推进。 强化资金投入保障。2014-2019年,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41.9亿元,其中,市本级投入大幅增长,由2014年的2000万元增加到2019年的3亿元。创新投入机制,由市本级投入财政资金,引导旗市区设立贫困生救助基金、大病医疗保障基金、产业扶持基金等三项扶贫基金,解决贫困人口上学难、就医难、增收难“三难”问题。 强化监督管理保障。将作风建设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,努力构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长效机制,推动扶贫领域作风明显改善,促进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全面落实。改进考核督导方式,市级考核验收每年只进行一次,其它大规模检查一律精简。坚持以解决问题为导向,向基层学习,为基层服务,精简图表,加强指导,切实减轻基层负担。 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繁重的任务在贫困地区,无论这块硬骨头有多硬都必须啃下,无论这场攻坚战有多难都必须打赢。”决战决胜、情比金坚,驰而不息、久久为功。呼伦贝尔市始终保持贫困不除愧对历史、群众不富寝食难安、小康不达誓不罢休的决心和担当,不忘初心、风雨兼程,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征程中,谱写出祖国北疆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团结、和谐发展、共同繁荣的壮丽诗篇! (作者: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 杜凤莲) |
相关阅读:
打印 | 收藏 | 发给好友 【字号 大 中 小】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