直通屏山|福建|时评|大学城|台海|娱乐|体育|国内|国际|专题|网事|福州|现金赌场app下载:|莆田|泉州|漳州|龙岩|宁德|南平|三明
您所在的位置:东南网 > 首页 > 正文

【我们的改革开放】两代人的“花”样年华

2018-12-16 11:14:56??来源:央视网  责任编辑:黄丽红   我来说两句

  王珉芝和他培育的蝴蝶兰新品种“青州金凤”。 (李文亮摄)

央视网消息 “这种蝴蝶兰就是‘青州金凤’,不光花色好,花期也特别长。”花卉大棚里,69岁的父亲王珉芝捧着心爱的兰花向人介绍,这种时刻,他眉眼之间溢满笑容。

我叫王广磊,今年41岁,是山东青州的一个“花二代”,算是与改革开放同龄。父亲这辈子,最爱的就是兰花,20多年来,天天跟兰花打交道。受他影响,我也喜欢兰花,毕业后就跟他学技术,快20年了。

家里真正开始种蝴蝶兰,应该是1999年。但记忆中,父亲年轻时就爱养兰。1986年,父亲在东高镇种子站工作,院子里建了一个小花棚,养着国兰,我们现在的花卉大棚里还有那时候养的花。

1996年,父亲去昆明参加花卉博览会,各种鲜艳美丽的蝴蝶兰让他眼界大开,一株蝴蝶兰就能卖到240块钱,更让他心动不已。后来,他从单位下岗,坚定了做蝴蝶兰生意的决心。为此他又去了两次昆明考察,回来后在东高镇建起了第一个蝴蝶兰基地。

刚开始是从南方进成品花,再运到青州卖。后来,父亲发现进小苗自己养大更挣钱,就进了几千棵蝴蝶兰幼苗试着养。

蝴蝶兰是南方花卉,当地没人种过,而且养蝴蝶兰与养国兰也不一样,不再是业余爱好那么悠闲,进花养花需要大笔资金,可那时我们一没资金二没技术,压力可想而知,果然,养蝴蝶兰,我们没少交学费。

第一批买回来的蝴蝶兰都死了,后来明白是“水土不服”,种花的土壤不行。父亲做了很多试验,木炭、铁矿石、树皮,都曾用来做土壤配料,用了好几年,试验了十几种土,才把这个问题解决了。

最初的基地都是土棚,北方的冬天气温也低,没有温度调节设备,温度达不到,从台湾进了1万多株蝴蝶兰幼苗都不抽梗,也不开花。当时,父亲茶饭不思,一天到晚就想着咋让蝴蝶兰开花,甚至用上激素,把花催开,但效果不行,花很快就败了。

为了掌握温度,父亲那时夜里每两个小时起来一次,拿着温度计进花棚,把测量的数据记在笔记本上。

像这样的弯路我们没少走,但父亲从来没有退缩,正是苦苦的坚持才换来了现在的满棚花香。台湾养蝴蝶兰的技术是最好的,我们的技术和他们已没什么差别。

  王珉芝在兰花育种棚里,这里有100多种兰花。 (李文亮 摄)

“要想把蝴蝶兰养好养大,技术过关了,就不能光跟着人家后头走,一定要有自己独特的品种。”父亲的眼光很长远。

蝴蝶兰讲究新、奇、特,青州花卉全国著名,种苗却是弱项,必须培育自己的东西,才能在市场上占据份额。

培育新品种的过程非常漫长,我们的第一个蝴蝶兰新品种“青州金凤”培育成功至少用了6年时间,有的品种需要的时间更长,组培室里,往往要从上万株甚至几万株小苗里进行选择、杂交、培育。

2015年12月28日,“青州金凤”通过审定,获得了林木良种证。这个过程父亲全部参与,亲自从2000多个子代中选出了“青州金凤”。“青州金凤”多杈、耐低温、花期长、花色鲜艳,适宜北方种植,一株比普通蝴蝶兰能多卖两块钱,仍供不应求。

一项项难关攻克了,曾经在很多人眼里养不活的蝴蝶兰在青州越养越好,规模越来越大,现在我们的绿圣兰业基地有70多亩、32000多平方,今年能有70万株蝴蝶兰上市。

“以前是我们从上海进花,现在他们到我们这里来进货。”每每提到这事儿,父亲都很是自豪。

  王珉芝和王广磊一起查看蝴蝶兰长势。 (李文亮摄)

20年的时间里,我跟着父亲一路走来,深知其中的艰辛,也到过不少地方学习技术、考察市场。我们种兰的条件越来越现代化,以前,没有电脑,查点资料很困难,花肥也要自己摸索着配,现在,大棚内控温控湿、卷网卷帘、喷肥喷药、水处理等全部实现了自动化,网络更是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生产和销售方式。

互联网时代,要想把花卖好,就得用好电子商务,这一点上,我和父亲的看法一样。我们十几年前就开通了电商,但最初主要是宣传企业,这几年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,国内蝴蝶兰市场的发展很快,一年增加几千万株的需求量,我们的电商销售也水涨船高,一年销售额能占到总量的三成,未来,我们准备把销售重心更多地向电商倾斜。

春风拂过,满“世”兰香。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,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,当年人们没有钱买、甚至也没处买的蝴蝶兰,已经走入了千万寻常百姓家。能让大家的生活变得更美,我们为这份“美丽的事业”感到自豪,相信这项产业的前景会更加光明。(王广磊口述 央视网记者李文亮整理) 

相关阅读:

打印 | 收藏 | 发给好友 【字号
今日热词
更多>>福建今日重点
更多>>国际国内热点
关于我们 | 广告服务 | 网站地图 | 网站公告 |
国新办发函[2001]232号 闽ICP备案号(闽ICP备05022042号)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: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〔2019〕3630-217号
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(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/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)证号: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(闽)字第085号
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(署)网出证(闽)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-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(闽)-经营性-2015-0001
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,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,不得转载、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
职业道德监督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591-87095403(工作日9:00-12:00、15:00-18:00) 举报邮箱:jubao@fjsen.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:0591-87275327